第388章 武昌易帜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388章武昌易帜和武昌隔江相对的汉阳。

  张居正带领大军,攻占汉阳后,就不再进军了。

  为了这件事,荆州知府徐学谟多次劝说张居正立刻进军武昌,但是张居正都不理睬他,搞得徐学谟和张居正不欢而散,还扬言要弹劾张居正。

  徐学谟曾经是在湖广抵抗景王叛军的主力,但是他募集的不过是乡勇而已,要进攻武昌城,还是要依仗张居正的朝廷正规军。

  所以徐学谟虽然生气,但是张居正就是不肯进军,他也拿张居正毫无办法。

  今天徐学谟再次请见张居正,请他立刻攻打武昌,但是张居正依然不不见他。

  气的徐学谟返回自己的军营,一名中年文士迎接上了上来。

  “府台大人,张阁老怎么说?”

  徐学谟没好气的说道:“还能怎么说!张阁老连我的面都没见!这些日子张阁老帐中的规矩越来越森严了!”

  中年文士皱着眉。

  赵志皋,浙江人,嘉靖二十二年,就在浙江科举连中秀才和举人,那时候赵志皋十九岁。

  只可惜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赵志皋都屡次不低,始终考不上进士。

  如今他三十九岁了,赵志皋一边在南京国子监读书,一边等着下一场贡试。

  后来就是东南新军进入南京,赵志皋从南京出逃。

  他没有往北走,而是来到了湖广。

  在景王起兵的时候,赵志皋正好就在荆州,徐学谟募集义勇,赵志皋报名参了军。

  得知赵志皋有功名在身,徐学谟就提拔他做了幕僚。

  赵志皋看到徐学谟气的不行,只能宽慰说道:“张部堂不肯攻打武昌,怕是有别的思量。”

  徐学谟说道:“他能有什么思量,还不是磨蹭着不想返回京师。”

  赵志皋毕竟只是个举人,做一些军队后勤的工作还行,但是朝堂争斗就是个雏儿了。

  徐学谟有心提点他,于是说道:

  “如今内阁中,杨阁老被人称之为泥塑阁老。”

  “剩余的三位阁臣,高阁老是陛下在裕王府邸时候的讲读,和陛下有师徒之情,又有宣府定策之功,在陛下心中份量最重。”

  “新务是高阁老提出,陛下照单全允,还命令高阁老主持京察,这权势可要比当年夏言严嵩当权的时候还要盛。”

  “三辅就是我们这位张阁老了,张阁老总督南直隶军务,但是现在南直隶在哪里?”

  徐学谟露出不屑的表情。

  “至于四辅张四维,不过靠着劝说上皇回銮的功劳,才能幸进于内阁,也只能唯高阁老马首是瞻,应声虫罢了。”

  “张阁老之所以迟迟不攻打武昌,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返回京师,和高阁老争权!”

  赵志皋哪里知道朝堂上这么多弯弯绕绕,他问道:

  “听说高阁老和张阁老相交莫逆,张阁老也曾经做过当今陛下的讲读学士,还是高阁老推荐的。张阁老也是想要做事的人,难道不应该尽快平定景王之乱,挟这场大功劳返回京师吗?”

  徐学谟冷笑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候高张二人都是穷翰林,自然没什么好争的。”

  “高阁老性格刚直,张阁老也是极有主见的人,两人要是都在京师,肯定要争的你死我活。”

  赵志皋惊讶的说道:“难道就因为这个,张阁老不肯攻打武昌?可他要拖到什么时候啊?”

  “拖到朝廷拖不住了,来人和他谈的时候。”

  徐学谟冷冷的说道:

  “论和陛下的亲疏,他比不过高阁老。”

  “论拥立之功,他也比不上高阁老。”

  “比科举做官的资历,他也比不上高阁老。”

  “既然都比不上高阁老,那不入京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赵志皋喃喃说道:“难道张阁老是要留在湖广?可是朝廷何曾有过阁臣驻守地方的先例啊。”

  徐学谟说道:“如今已经是乱世,乱世谈什么先例。”

  “张阁老依仗的就是手下这支军队,若是班师回京,定然要交还军权,若是能留在湖广,就可以节制湖广军政了。”

  赵志皋问道:“朝廷会答应吗?”

  “朝廷就是不答应有用吗?”

  徐学谟长长的叹气,他总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却不知道这预感来自何处。

  武昌城中,景王见到了东南方面从九江派来的使者。

  让景王和赵贞吉惊讶的是,东南派来的使者,竟然是一名朱明宗室。

  来的人正是现任凤阳巡抚,朱明奉国将军朱聪浸之子朱华烨。

  当年囚禁在凤阳皇城的宗室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