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578章信心比白银重要等到李成梁的使者找到张居正的时候,他说儿子护送父母返回湖广祭祖,使者无奈只能空手而归。

  听到消息的李成梁也只能放弃打算,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张居正复出。

  京师的物价还在上涨,李成梁最后也没有办法,他只能修修补补,先稳定住军队和官僚体系再说。

  李成梁恢复了官员和军队发粮食的传统,在高拱时代,官员的俸禄就根据粮食价格折算成银元发放了,如今重新改为发放实物,算是稳住了官僚系统和军队。

  但是军工厂的生产还是被影响到了,李成梁再次要求这些地方从银元征收改为征收原料,确保这些军工厂不能停工,并且派出官员强行收购兵工厂需要的原料。

  这样下来,京师的通货膨胀还在继续,但是好歹将明廷的要害部门稳定住了。

  至于其他的,李成梁已经没有办法了。

  民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

  明廷发行的银元疯狂编制,而东南的银元疯狂的升值,那些手里握着东南银元,或者能从东南搞来银元的商人们,迅速开始抄底其他人的资产。

  这其中清远伯家的东南银元数量最多。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清远伯家里有这么多的东南银元,但是李炜父子拿着钱疯狂的收购其他人的资产,一口气买下了好几个优质的工坊和商铺。

  大宗资产都是用东南银元交易,小额商品就是以物易物,从高拱开始构建的经济体系,终于玩崩了。

  不过这件事倒是也赖不上李成梁,因为包括高拱自己在内,明廷的货币政策就是非常短视的,发行银元也不是为了商业流通,而只是为了缓解财政问题。

  高拱明知道明廷发行的银元成色不足,依然用银元支付官员的薪水,强行推动银元流通。

  张居正也清楚明廷银元的水分,但是承认明廷发行的银元可以用来交税,通过一条鞭法确定了银元的币值。

  李春芳延续前两任的作风,但是他需要养军花钱的地方更多,于是也就发行了更多的银元。

  等到李成梁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早就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可以说,因为明廷财政紧张,所以才发行银元的,只是阴差阳错适应了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让这些劣币正常流通了起来。

  严格说,明廷的银元贬值,只是让这些劣币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上。

  总结起来,如果李春芳执政时间再长一点,这个雷就要爆炸在他手里了。

  京师物价混乱的消息传到了东南,苏泽却没有高兴,而是立刻召集了内阁开会。

  长期以来,苏泽奉行的就是「摸着明廷这块石头过河」的想法,大明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可能是现在或者日后东南会遇到的问题。

  在大明暴雷之后,东南也要迅速的排雷。

  滥发货币这种事情,几乎是任何地方都会出现的。

  只不过是东南的经济更发达一些,对货币的需求还很大,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发行银元。

  但是这种事情必然有一个尽头,经济也不可能永远发展下去,就算是金银这种贵金属货币,也总有一天会因为白银大量的流入,导致市场上的货币超过需求的货币。

  当然这可能是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可就如同苏泽书上所说的,恶性通货膨胀几乎是无解,真的爆发这样的问题,那就没办法了。

  将明廷通胀的报告发给内阁众人,徐渭心情愉悦的说道:

  「果然和大都督说的那样,滥发货币和明廷信用下降,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如今的局势更方便我

  们对河南的用兵计划了。」

  众人也纷纷笑了起来,因为明廷的恶性通货膨胀,如今李成梁手上的一些底牌都用来维持京师稳定上了,根本没有能力去支援河南了。

  苏泽却说道:

  「明廷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在河南也拥有优势,但是明廷的通胀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也许在将来某一天,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众人纷纷收起笑容。

  苏泽继续说道:「大明刚成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发行过宝钞,在朱元璋一朝,宝钞还能保持稳定,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宝钞已经接近破产,后来又发起了救宝钞的运动,但是都收效甚微。」

  「如今明廷的银元危机,不过是宝钞的再现罢了。」

  「只要明廷滥发货币的心思不绝,这几乎是都是无解的。」

  「但是又何止是明廷啊?任何的政府都不会断绝发行货币的冲动的。」

  方望海低下头,其实东南的户部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