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找了凳子坐下,然后钱昭昭把县令的来意跟穆司远说了一遍。

  临了还不忘拍着他的肩膀道:“放心吧,不过就是县令而已,我是谁啊,怎么可能会应付不过来。”

  她一脸傲娇的小表情,穆司远笑了。

  “没什么事就好,下次这种情况,若是不想应付的话,可以让人去叫我。”

  钱昭昭点头:“好嘞,放心吧,要真应付不过来了,肯定会去叫你。”

  确认这边没事后,穆司远便又回去上课去了。

  ……

  县令说要把玉米高产的事上报朝廷,钱昭昭本以为没个几个月,上面的消息不会下来。

  却没想到,不过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圣旨就到了县令。

  圣旨上表明,钱昭昭研究出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有功,奖励纹银千两,各种绫罗绸缎几十匹。

  清水县县令则负责将这方法推广出去,明年必须全县,甚至全国都能玉米高产。

  其他地区的官员可以无条件配合他。

  这次倒是没让钱昭昭协助了。

  不过这种事情,就算圣旨上不说,她估计也逃不了。

  只要县令找上门,她肯定就得将种植方式整理出来,然后交给他。

  毕竟人家其他地区官员都要配合,她又有什么道理不配合呢。

  钱昭昭再次得到赏赐,整个南溪村都跟着沾光了。

  村长甚至提议,大摆两天流水席来庆祝。

  大家自然没意见,甚至每家都表示愿意出一份力。

  钱昭昭大手一挥,直接包下了流水席的一切花销。

  毕竟她可是得到一千两银子的赏赐,两张流水席又能花得了多少钱。

  最多不过几十两

  对于她的豪气,大家都表示很高兴。

  可同时也表示,这是全村的喜事,钱坚决不能让钱昭昭一个人出。

  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东拼西凑下,没钱没力的,出粮食都可以。

  东拼西凑下,还真让钱昭昭减少了一半的花销。

  两天流水席下来,都没花到二十两银子。

  因为肉这一块,是张屠夫提供的,他直接从养猪场扛了两头杀好的猪过来。

  而蔬菜这些花不了几个钱,很多都是村民们自己种的。

  因此两天流水席的花销并不大,大家倒是吃好喝好,开心极了。

  不止他们开心,许多别村的人听说以后,也来凑热闹,沾沾喜气。

  简直比村里孩子金榜题名还热闹……

  玉米收成过后,便是稻谷收成了。

  这次倒是没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

  因为钱昭昭不是袁爷爷,研究不出杂交水稻,所以南溪村的稻谷还是跟往年一样,收成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这倒是让别村的人心里平衡了些。

  不然要玉米稻谷都高产,别人真的会嫉妒得疯掉的。

  不过尽管如此,南溪村的村民们也是很高兴了。

  有了那些高产的玉米,哪怕上了税收,他们来年也是一整年都不愁饿肚子了。

  要知道以前不管种多少庄稼,只要交了税,剩下的基本就没多少了,来年一整年吃饭都得勒紧肚子。

  秋收结束,很快便迎来了冬天,第一场雪来临的时候,穆家的扩建的学堂也终于全部完工。

  这次的学堂建得不大,但也不算小。

  分为了三个阶段,启蒙班,弟子班,传承班。

  启蒙班,教的是一些新入学的,从来没有念过书,提过笔的学子。

  启蒙班结束后,便转入弟子班,就相当于现代的幼升小,然后便是九年义务教育。

  不过这里没有九年,最多只有六年,当然,这六年里学子若是聪慧,表现优异,也可直接升至传承班。

  到了传承班的,便就都是要为参加科考做准备的了。

  不过传承班,最多也就五年而已。

  五年后,甭管考没考上,都不用继续念了,该回家种地的种地,不死心的自己回家自学也行。

  毕竟到了那个时候,大部分学子都已经十七八岁,在这个时代,十七八岁已经不小了。

  而且别说前面的弟子班,就是传承班的五年时间,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学堂夫子能教的也都教完。

  其余的要么靠自己的天分悟性,要么靠经验。

  五年都没考上,天分悟性肯定是假的,那就只能靠后期刷经验了。

  学堂不可能一直留着位置给他们刷经验,得为新的学子腾位置。

  不然像是有的好几十岁才考上,在学堂呆个几十年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