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策追妻

还有别的证据。”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是审问安国公府是否通敌卖国,可不是来表彰他们济世利民的。

  百里曦的心提起来,手有些抖。

  他不能输。

  输了,安国公府便会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吐蕃必然能同大唐和议,晋王就要解甲回京。

  晋王的势力还太弱了。

  如果不能在兵部培养足够多的亲信,不能利用战事囤积足够多的银两,那么即便获封太子,也难以在朝中站稳脚跟。

  皇帝的儿子中,太多人虎视眈眈觊觎太子位。

  血雨腥风的战役前,他们必须做足准备。

  百里曦强装镇定,拿出一封书信道:“这封吐蕃文字写成的信,是在安国公府中搜出的,还请礼部或者鸿胪寺的人看看。”

  案件审到此处,大理寺、御史台、刑部、户部、兵部都有涉及,其余几部官员渐渐忘了饥饿,等着百里曦提到自己呢。

  毕竟案情似乎已经有了转机,皇帝这会儿心情好,在君前露脸,也没有白在这里忍饥挨饿。

  听说要辨认吐蕃字,鸿胪寺卿王玄意立刻出列,赶在礼部之前,举起笏板。

  礼部官员便有些不乐意,但想到王玄意是译语官出身,通九国语言,便也任由他出风头了。

  皇帝颔首,王玄意便穿过一列列官员,走到百里曦面前,郑重地取过那封吐蕃书信。

  他先举起封面,郑重道:“这上面的确是吐蕃文,写着‘长安安国公府,叶将军台启,吐蕃兰城公主格桑梅朵’。”

  这是书信的固定格式,朝臣没想到他们之间通信竟然如此光明正大,顿时又是一阵嘈杂的议论。

  百里曦放下心来。

  是这封信,这是他亲自找长安的番邦人写下的。

  里面写了格桑梅朵对叶长庚的诸多交代,其中一项,便是要得到大唐军机。格桑梅朵承诺,待事成以后,嫁给叶长庚,带他回吐蕃,继任吐蕃皇位。

  这样的诱惑,也难保一个小小的五品将军不会动心啊。

  百里曦屏息凝气,等待王玄意拆开信封,抖出书信。

  那封信慢慢展开,百里曦的眼神却突然僵住,他瞳孔微缩,身子向前走了一步,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对,怎么只有一行字?

  在百里曦的震惊中,王玄意大声念出了信笺上的字。

  “明德门,祝大唐国运昌隆。”

  明德门?

  祝大唐国运昌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朝臣一面议论一面偷笑,若不是在肃静的朝堂,恐怕就要捧起肚子,笑翻在地。

  在一片议论声中,皇帝问:“这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话,只有叶娇施礼道:“启禀圣上,这是微臣写的。”

  她写的?

  “你怎么能冒充格桑梅朵给你哥哥写信呢?”皇帝慢悠悠地询问,似乎知道答案即将揭晓,反而不那么着急了。

  叶娇眼神明亮,镇定自若,恳切地回答道:“微臣带领武侯戍守明德门,常常有吐蕃来往官商需要微臣验看文牒。别的吐蕃字微臣不认得,但是这几个字,是他们文牒上常有的,故而微臣也能写出来。”

  皇帝温声道:“朕是问你,为何冒充格桑梅朵?”

  “因为真正的信,在这里!”

  叶娇从衣袖中掏出厚厚的一沓信件,双手呈上道:“微臣今日在府中,抓到一个贼!他怀里揣着这些信,要放进微臣的闺房。那个贼被微臣打晕,锁在安国公府的马车上,如今或许已经拉到宫门外。微臣从那些信件里拣出有吐蕃文字的,胡乱写了一句放进信封。微臣是想,这些东西早晚要面见圣上,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微臣和兄长,相信三司在圣上面前,会公正裁决。”

  她说着双膝跪地,含泪道:“微臣一家人恪尽职守、忠君报国,却不知道为何被贼人算计,要诬告成卖国求荣的奸佞。微臣和兄长有冤!求圣上明断!”

  十二年前,安国公府就已经有冤屈了。

  十二年后,同样的朝堂内,御案后的君王能否明辨是非,还他们一个清白?

  内侍总管高福走下台阶,双手接过了叶娇高举的信件。

  朝堂一片肃然,这是恭敬的肃然,是激愤的肃然,是万众一心的肃然。

  良久,宰相傅谦开口道:“圣上,微臣请谏。”

  “说!”皇帝掷地有声。

  “微臣请拘贼人,详查此案,揪出幕后主使。”

  兵部尚书同样举起笏板:“微臣附议!”

  跪在地上的刘砚把手中渐渐放低的官帽再次高举:“微臣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