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近一个月的时间,知青院也有了一点变化。

  因为这几天正是过年,院子里也挂起了红灯笼,还贴了对联,看字迹就知道是陈叶初写的,这样一弄看着还有点年味。

  宁汐月回到知青院时,知青院里的所有知青正照着蜡烛围在院子里认真的做什么东西。

  “汐月,你回来了。”

  陈叶初第一个看到推着车进来的宁汐月,放下手中的竹竿笑着迎过来。

  其他男知青看到宁汐月回来了也笑着打招呼。

  “回来了,各位新年快乐。”宁汐月笑眯眯的点头,统一招呼回去。

  刘瑶和王萌萌也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来,两个人穿得红彤彤的,看着格外喜庆。

  “汐月,一个月不见,我都想你了。”刘瑶走过去挽着宁汐月的胳膊。

  “我也想你们了,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宁汐月好奇的看着院子里的工具,看着像是在做鱼竿。

  赵建设一边用搓好的粗麻绳编织着渔网兜一边回答:“我们在做渔具,缝网兜,准备做好了去队外面的那条河里弄鱼。”

  “汐月,你不知道,那边的大河已经被冻住,队上好多人凿洞弄鱼,我看到过,特别肥。”

  刘瑶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着鱼大小,脸上是夸张的表情。

  “我们就想着也去弄点回来吃,如果多还可以做点腌鱼干留着以后吃。”

  陈叶初重新拿起地上的鱼竿绑着鱼线,看向宁汐月询问道:“汐月,你要不跟着我们一起做鱼竿,咱们明天去垂钓,河边人多,还是挺热闹。”

  汐月听到热闹二字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

  “可以呀,如果能钓到鱼还能加个餐,我还没在冬天去垂钓过,希望能钓到鱼。”

  人多的地方还是比较吸引她的,她就是喜欢热闹的地方。

  离开队上这么长一段时间,要想了解队上这个月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最热闹的地方聊上一圈。

  嗯,她绝对不是想把这一个月的八卦补齐,她只是想融入集体,想婶子们了,就是这样的。

  “哥,一起去?”

  宁汐月询问着身后的二哥,她二哥好像钓鱼还挺厉害的,小时候经常去城外的河边弄鱼回家。

  “行,反正没事做,钓鱼也不错。”宁清远无所谓,只要是妹妹想做的,他都奉陪,并提醒道:“妹,明天多穿点衣服,垂钓冷。”

  刘瑶可高兴了,抚掌大笑:“太好了,汐月,你把东西放下后来跟着我们一起做鱼竿吧。”

  宁清远抢先替妹妹回答:“那倒是不必做,我那里还有去年做的两把鱼竿和网兜,明天我带过来。”

  “那汐月就不用做了。”刘瑶突然想到自己的还没做好,匆匆忙转身拿起自己的做鱼竿用的竹竿去枝丫:“我得早点把自己的鱼竿做出来。”

  这时,宁汐月闻到了一股饭菜香味,循味望过去便看到于知遇和王建设同志端着饭菜出来朝饭厅走去。

  “吃饭了,大家收拾收拾吃饭了。”吴桂芳从厨房走出来大声喊道,看到宁汐月高兴的招手:“咦,汐月回来了,快过来一起吃饭呀。”

  “桂芳你们吃哈,汐月要去我家吃,不劳烦你们了,你们慢吃。”

  还不等宁汐月拒绝,她身后突然传出一道由远及近的熟悉声音,客客气气的回答道。

  借着烛光宁汐月看清了身后走来的人影:“槐花婶?你怎么来了。”

  儿子找到了,现在的槐花婶脸上满面红光,乐呵呵的笑着说道:

  “汐月,你和你二哥赶紧把行李放好,去我家吃饭,我就在这里等你们,你们可不能拒绝哈,这顿饭必须吃。”

  槐花婶子还怕宁汐月和宁清远再拒绝,还把狗蛋都搬出来了。

  “狗蛋还帮着烧火说是煮给他汐月姐姐和哥哥吃,一边烧火一边在家盼着你们去呢。”

  槐花婶都说到这个份上,宁汐月当然不会再拒绝,和二哥对视一眼,都同意的点头:“行,那婶子你等一下,我去放下就来。”

  “哎,好,婶子在这里等你们,不急,慢慢来。”

  槐花婶找了一把椅子坐着等。

  宁汐月和宁清远赶紧推着自行车往后面厨房走去,把两辆自行车和行李都暂时放到厨房里,锁好门跟着槐花婶回家吃饭。

  槐花婶家院子坐着的人还挺多,大队上帮忙找过狗蛋的社员都在,全部都被槐花婶一家请来吃饭,以表示感谢。

  槐花婶走到院子里就开始对着厨房的位置大喊:“狗蛋,你汐月姐和清远哥来了,快出来。”

  “来了。”

  狗蛋一手拿着一片晶莹剔透又肥瘦相间的腊肉屁颠屁颠的跑出来,眨眼就跑到宁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