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无粮可赈!灾民的愿望,去福建!

  朝廷调拨六百万两灾银赈灾,导致各地粮价疯涨!

  很多粮商坐地起价,为了多赚朝廷银子,他们极力抬高粮价,大发国难财!

  朱元璋得到消息,勃然大怒!

  他立刻下令将那些趁机抬高粮价的商人抓了起来,一一斩杀!

  由于粮价暴涨,原本就被官员压榨而挨饿的百姓,根本无力买粮,导致朝廷运来的粮食被哄抢。

  根据锦衣卫的报告,受此连累致死的百姓多达上万人。

  这种行为,简直是天怒人怨!

  朱元璋虽说立刻对那些奸商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灾难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归根结底,他只是出了一口恶气,而不是化解。

  5月中旬。

  光是湖广就死了六万多灾民!

  要知道大明朝也只有两千多万人,这次死亡人数实在是骇人听闻!

  幸存的灾民,更是恐慌的四处逃窜。

  而更多的灾民则是向江西一带逃窜!

  但湖广有大灾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大明,较近的江西也都知道了。

  一开始,江西还能收留一些难民,但随着难民越来越多,他们不得不关上城门,阻止难民进入!

  这么多人,还如此混乱,很容易造成恐慌!

  江西所有的州府县等都紧闭城门,并且派出了军队驱逐灾民。

  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首先是粮草不足,每一个行省的粮草都是固定的,就算有储备,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

  其次,如果让那些难民进来引起恐慌,那才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情,而一旦爆发暴动,后果不堪设想。

  四面八方都是人心惶惶,而这时的朝堂也出现了窘境。

  现在国库虽然充裕,可食物储备根本不够!

  当朝廷向各地粮商购粮时,却因为之前粮商被杀一事,粮商都退避三舍。

  哪怕再高的价格,也都不敢卖粮食!

  这样一来,朝廷无处可以筹集粮食。

  六部官员们急得心力交瘁。

  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无疑更加焦头烂额。

  眼见再无办法可想,南京布政使王雄当机立断开放南京粮仓,将一年量的存粮食调出支援灾区。

  虽然远远不够,但他的支援却让四十多多万的灾民有了暂时的安顿地方。

  这是朱元璋在经历了这场灾难后,听到的唯一好消息。

  就在这时。

  灾难的持续,那些从湖广地区逃出来的难民,也开始四散奔逃。

  不过,碍于湖广之地的特殊性,这些难民并没有慌不择路。

  而是选择有食物,能够让他们活下来的地方。

  混在灾民里的陈程,此时也是狼狈不堪。

  他刚进湖广州府时,原想暗中察看消息,结果被官兵当成了难民驱逐!

  陈程于是趁机混进灾民里,跟着这些人一起出了湖广。

  而现在,这些难民不是用树皮填饱肚子,就是把自己的裤腰扎得更紧一些!

  “听说福建富裕!能逃到那边就一定能活下来。”

  “没错!我也听说福建百姓生活都不错,别犹豫了,就去福建!”

  “据说福建布政使宋隐视民如子,我们去了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起码不会让我们饿死!”

  “没错!我们现在就去!”

  人群中不知道谁先开口。

  一开始这些难民还没有目标,正想哪里有粮食不让他们饿死就去哪里。

  这话瞬时让难民都有了盼头!

  毕竟,宋隐的名声,早就传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而福建更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

  瞬时,这些难民都朝着福建而去!

  从湖广到福建,要经过江西。

  江西大小官员看到如潮水般的难民蜂拥而来,无比惊恐万状!

  如果把难民放进来,哪怕他们是奔着福建而去,可进入江西后也肯定会有许多麻烦事!

  难民迁徙,非同儿戏!

  与陷入紧张的江西相比,朝廷此时出了新的状况。

  南京布政使王雄首次公开赈济粮食,受到朱元璋的肯定。

  更是不断的调集粮草前去增援,继而就出了问题!

  这些赈灾的粮草,在运到湖广的时候,却被当地官员贪墨截下了。

  还说以官府名义赈灾。

  事实上灾民获得的粮食,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

  调集了大量的粮草,但是收效甚微!

  这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