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老朱的担忧!再次大基建?

  货物流通渠道畅通了,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银子也得以快速流通起来。

  商人们带回琳琅满目的商品,百姓们购买改善生活,商人们赚的越多,交的税银越高。

  如此反复循环,整个市面也变得更加通畅。

  自然,许多人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北平虽然不是富裕之地,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商人还是知道这个简单道理。

  商人不停的让货物流通,百姓不停消费。

  因而,百姓兜里的银子越发少了。

  这反而激发起百姓想要加大赚钱力度的念头。

  各州府商人不断加大货物运输能力,这种情况连续持续了好几个月。

  这么大的动静,朝廷自然早就留意上了。

  金銮殿上。

  朱元璋发现,今日的奏折内容几乎都跟北平有关。

  看到奏折里的内容,朱元璋气的脸色铁青,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这个混蛋!”

  “又把老百姓的银子榨的一干二净。”

  朱元璋骂骂咧咧的看着北平递来的奏折,里面详细说明了北平现在的情况。

  随着货物运输更加畅通,北境将货物中转站,设在了永平府。

  这个倒好。

  一边赚银子,一边又猛花银子。

  百姓手中能有余钱才怪!

  这段时间,有关北境,尤其是永平府禁海令一事,朱元璋既没说同意,但也没反对,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从福建出来的船只,才能顺利的在北方停留。

  现在北境要修建长城,宋隐这家伙又搞了个货物流通。

  可以说,大明朝内外的货物都运往了北境。

  这简直是要有大举动了。

  朱元璋头痛的抚额,联想起当初福建的情况。

  那时宋隐一到福建就搞大基建,动作之大,引发了大明朝各地出现了不小动荡。

  那时,各地百姓纷纷都涌向福建。

  好在最后结果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让福建一下子成为了朝廷的金库。

  “这混蛋,看来是又要在北平搞大基建啊!”

  从目前手中得到的信息来看,以朱元璋对宋隐这混蛋的了解,不难猜出,宋隐这次又要搞大基建,让北平行省发展壮大起来。

  若是换在其他州府,朱元璋也不会有异议。

  可那是北平行省!

  这跟已经没有外来隐患的福建不同。

  而且倭寇远远比不上漠北游牧的杀伤力大。

  北平行省目前还有来自于漠北游牧,也就是北元这个大威胁。

  外患还未解决,就要搞大基建,朱元璋都替宋隐捏了把冷汗。

  但以宋隐性格,怕是朝廷想拦都拦不住。

  朱元璋知道,以目前北平如此大的动静,无数商人纷纷将货物运往北平,这让北平即将出现繁华景象。

  自然,这可不单单是昌盛前的情景。

  关键是,大明百姓和商人心里都有个想法。

  那就是宋隐又准备搞大基建了!

  商人们更是被这消息刺激得沸腾起来。

  只要有工程就一定能赚钱!

  而且还是大赚特赚!

  许多商人已经在建设长城上投资了许多银子,所以他们都在急切的等待发财契机。

  这个消息无疑让他们无比激动。

  而在北平的商人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

  时间不长,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北平。

  ……

  谢强父子已经在房间里商议了很长时间。

  谢书云连续两次被谢强批评教育后,明显有了很大的长进。

  现在遇事也知道多动脑子了。

  “父亲,你说现在外面传的消息是真的吗?”

  “咱家虽说也在货物流通中赚了不少钱,但如果宋大人要在北平搞大基建,那发财的机会就来了!”

  “说不定咱家还能连翻几倍家底。”

  谢书云满脸肯定的说。

  现在外面各种流言越来越多。

  而且已经传到了大街小巷,人尽皆知!

  现在就等宋隐一声令下了。

  “你知道什么?”

  “宋大人心思哪里是我们能猜得到的?”

  “若是搞大基建,我们只要把握住机会,就一定能大赚特赚。”

  “据我分析,这次宋大人在北平的动作规模一定相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