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百姓载歌载舞!和宋大人比,咱们的县令就是阿斗!

  宋隐见状笑了。

  “微臣办事,皇上只管放一百个心。”

  看宋隐笑的阳光灿烂,朱元璋顿时气不打一处出,恨不得抬脚给他一脚。

  这王八蛋,没准儿心里还憋着其他奸计呢!

  不过朱元璋觉得,现在跟宋隐相处,他仿佛找到了方法似的,得心应手。

  主要是朱元璋在宋隐身上,没有看到他对朝廷不利的举动。

  这也是朱元璋较为放心宋隐的地方。

  所以说,朱元璋仍然在提防宋隐,但相较于其他大臣,朱元璋反而更信任宋隐一些。

  朱元璋默许后,宋隐回去立刻操办起来。

  只是这一次要组建的国企太多,光是岗位至少上千人。

  这些国企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涉及的行业不同,因此权力作用等各方面也都不同。

  瞬间,整个户部进入紧张的忙碌当中。

  国企不但关系到国家经济,而且也是一项面子工程。

  所以早朝时,众人对此事慎之又慎,直到退朝时还没有最后拍板,户部联合各部门继续完善及打磨。

  大明现在全面发展出海贸易,国企可以从中承接一笔可观的利润。

  当然,在赚钱的同时,避免不了地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面对不同的国家。

  自从宋隐提出再打造几个国企后,接下来一周早朝的重点都是在商议这个事情。

  从人员配备到官职及俸禄多少,大小细节全部都得详加考虑。

  过程虽然麻烦,但却日趋完善。

  今日又到了早朝时间,文武百官纷纷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建立国企,事实上也是帮朝廷分担了工作,变相地给六部增加人手。

  经过长达十天的仔细打磨后,现在各细节几乎都完善了起来。

  “皇上,打造国企,乃是建国以来重要的一个决策。”

  “建立国企,可以让大明早日走向辉煌,此乃大明的千古基业啊!”

  “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断打磨,现已成型,恳请皇上定夺。”

  看到一个个大臣都兴奋地上奏,朱元璋有点头痛。

  这段时间每日上朝,都是在商议国企的事情。

  天天重复一件事,以至于朱元璋觉得比每日处理繁杂的政务还要麻烦。

  现在看到一个个大臣都如此地跃跃欲试,朱元璋更是皱眉。

  当年修建山海关长城的时候,文武百官也直说是打造大明的千古基业。

  现在建个国企也是千古基业,就不能换个新鲜的理由吗?

  无语归无语,但还是得表态。

  毕竟这个事情都已经讨论十来天了,既然文武百官都没意见,那就这样吧!

  “诸位爱卿既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办吧!”

  “此次筹建国企负责人由户部上书宋隐负责。”

  “宋隐务必协调安排好各项事务,国企建立后尽快开展相应工作。”

  朱元璋一锤定音,意味着成立这几个国企板上钉钉。

  经过长达快半个月的讨论,商定组建大明二建、大明牧业局、大明粮局,及大明工业设计局等多个国企。

  同时,大明将通过组建起来的国企,开始对大明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建设。

  这个工程无疑非常浩大,可以说是修建长城后,大明最大的工程。

  再配合全面开放海域,修建港口,城乡交通达到路路通等措施,全面发展大明经济。

  这些利国利民的措施发布之后,各州府百姓瞬间激动得载歌载舞。

  这样的举措对百姓们来说益处极大。

  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想接触外界都难。

  有的地方土地肥沃,粮食高产,但因为交通不便,因而多出来的粮食只能烂在田里。

  现在朝廷要治理交通广建公路,让州府跟州府之间,县城跟州府之间都达到路路通。

  如此一来,给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人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做买卖,寻求发展,外出等,都会因为交通的改善而得到解决。

  这项工程深受百姓拥护。

  各地百姓天天都掰着手指头期盼修路队早点到来。

  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欣喜若狂。

  特别是看到有官差开始进行丈量,选择修建马路路线时,都高兴地围观。

  “太好了,官府终于为民做好事了。”

  “终于修路了!”

  大家奔走相告,看到这些村民如此兴奋,消息灵通人士议论得更欢了。

  “告诉你们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