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儒家的阻拦,那就抓!再次押解进京!

  新式的教育改革,宋隐首选在福建、湖广、北平、江南这四个行省进行推广。

  这四个行省,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极其拥戴宋隐,新政很快得以落实,没有任何阻力。

  但是在向别的行省推广时,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特别是以大宁府为中心扩散出去的几个州府,新政落地时,屡屡遭受儒家子弟阻拦。

  有的州府甚至根本没办法进行。

  而且这种情况在大明各地普遍存在,甚至还愈演愈烈。

  尤其是凤阳府情况更加严重。

  凤阳府是朱家的龙腾之地,大明建国时,这里就聚集了许多儒学大家。

  许多儒学大家都有传承了几百年的背景,出自名门望族。

  所以,当国企官员到凤阳府推行新政时,立刻被一大群儒生阻拦。

  前来执行新政的国企官员正是谢书云。

  此时,他被挡在官府门前,一群儒生摇头晃脑的各种子曰,各种大道理说的谢书云脑袋瓜子嗡嗡直响。

  他解释再多都无济于事。

  这些儒生早已知道,新政策已经将他们儒家利益拔除得干净。

  他们怎么可能忍受的住?

  “宋隐简直卑鄙!”

  “他竟然完全抛弃我等教书育人的权利,我们儒家如何育人,何时轮到他来指手画脚?”

  “他不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决不罢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等不平事,谁能服气?”

  “朝廷和皇帝昏庸,才让宋隐这么一个逆臣当道。”

  “大明离亡国不远了!”

  一个个儒生破口大骂。

  哪怕此刻他们就站在官府门前,也丝毫没有恐惧之色。

  这些儒生的领头之人,就是小有名气的儒学大家林国浩。

  有他领头,其他儒生豪气顿增,哪怕国企官员是代表朝廷而来,他们也毫不畏惧地阻拦。

  谢书云此次前来,是为了收集以往的书本,并关闭私塾。

  可是这两项工作,他一项都执行不了。

  谢书云无比头大。

  凤阳府虽然发展比不上福建,江南等行省,但是这里是龙腾之地,朱元璋非常重视这个地方。

  这么重要的地方,如果新政推行不下去,岂不是打朱元璋的脸?

  正当谢书云一筹莫展时,一旁的知府连忙提醒,“谢大人,皇上和宋大人都有交代,不必跟儒生讲道理。”

  “任何一个儒生胆敢闹事,咱们不用对他们客气。”

  闻言,谢书云顿时眼睛一亮。

  随后板着脸,冰冷地看着林国浩等人。

  “放肆!你们胆敢公然咒骂皇上,咒骂宋大人,并且阻挡推行国策,如此大逆不道,罪无可赦!”wap.biqupai.com

  “来人,所有阻拦之人,一律押往大牢,为首的林志浩杖刑三十。”

  谢书云毫不客气地下令。

  看到谢书云真敢动真格,围堵的儒生们顿时骚动起来。

  他们不停咒骂,用各种的词汇对朝廷进行辱骂。

  但官府一旦动起真格来,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拿什么跟官兵斗?

  很快,闹事的儒生纷纷被抓捕,为首的林志浩也被处以杖刑。

  然后谢书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缴旧书,关闭私塾,开始整顿凤阳府教育风气。

  这种情况在大明各州府比比皆是。

  每个地方几乎都有几个儒学大家带头,疯狂地攻击官府,辱骂朱元璋和宋隐。

  他们对宋隐的攻击和咒骂更加严重,似乎要将对朝廷的不满全部都宣泄在宋隐身上。

  朱元璋屠杀了许多儒生,本已经激怒了他们。

  宋隐又推行新政,吸收了许多新人,都纷纷投入朝廷学堂。

  是否进入朝廷学堂读书,成为儒生跟学子的分界线。

  朝廷和宋隐将儒家全盘否定,并各种排斥。

  因而,新政落实后,儒家跟朝廷的矛盾彻底激化。

  各州府越来越多被抓捕的儒学大家,被押往京城。

  许多儒学大家背景深厚,在民间威望极大。

  但是他们又特别顽固,死不低头,所以当地官府也只能将他们押往京城交给朱元璋处理。

  虽然许多州府在推行新政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但这次推行的新政,还是获得了学子们的响应和拥护。

  毕竟朝廷给了他们九年的免费教育机会,对于许多贫困百姓家庭来说,看到了望子成龙的希望,自然纷纷支持。

  而儒家只会空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