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皇上息怒啊!现在才明白自己错了!

  谁都知道朱元璋疑心极重,又是波及皇权这桩大事,别说是宠臣,就是自己亲生儿子都不行。

  可是显然齐泰和黄子澄都低估了宋隐的定力。

  他们以为这番话说完,宋隐绝对赶紧跪下分辩,表态自己没有异心。

  当他们得意地看向宋隐时,却骇然看到宋隐正在闭眼假寐,根本就没有把他们的话当回事。

  齐泰和黄子澄顿时气得直磨牙。

  但是他们定力也不差,并没有当场失态。

  刚才他们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都是他们提前商量过的措辞。

  他们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番话,就是利用朱元璋对皇权的看重。

  更想借此激发起朱元璋对宋隐的猜忌。

  如果能够说服朱元璋取消决定更好,即使朱元璋仍然坚持,相信朱元璋心里,也会埋下猜忌的种子。

  只要朱元璋猜忌或者忌惮一个人时,就意味着这人要倒大霉了。

  齐泰和黄子澄正是抓住朱元璋多疑的心理,让朱元璋渐渐不信任宋隐。

  他们都讲究皇位的正统性,所以他们只承认朱标是朱元璋的继位人。

  除了朱标之外的藩王和皇子,在齐泰等人眼里,都是会威胁皇位的竞争者。

  别看朱标和他的弟弟们手足情深,如果涉及皇位之争,那么什么手足情都不堪一击。

  历朝历代,正是兄弟间,父子间弑君的事情还少吗?

  怎么可能到了朱标和朱棣这里,就不会发生手足相残的事情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只是齐泰和黄子澄等太子党,他们在维护朱标利益时,却犯了一个大忌。

  那就是朱棣监国一事,这是朱元璋自己想出来,并不是宋隐等外人建议的。

  果然,只见朱元璋当即板起脸,冰冷的眸子缓缓扫过齐泰和黄子澄。

  “这么说来,照你们的意思,宋隐和朱棣要里应外合,要篡位吗?”

  朱元璋这话,犹如一声天雷直接在齐泰和黄子澄等人头上炸开。

  他们被朱元璋这怒火整蒙逼,彻底傻眼了。

  刚才他们说了那么多,朱元璋神色并没有什么怒意。

  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劝告,朱元璋都听进去了。

  怎么突然间就翻脸了呢?

  事实上,在朝堂上争辩事关皇权的事情,后果可大可小。

  就拿朱元璋提出让朱棣治理国事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朱元璋听劝改变主意了,持反对意见的朝臣,可以说是一心向着大明。

  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朱元璋赞赏。

  可是如果朱元璋不认可他们的观点,轻则训斥一顿,重则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

  看朱元璋此刻对齐泰和黄子澄怒目横眉这架势,显然朱元璋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齐泰和黄子澄,今日敢在朝堂上说出这番话来,也是一场豪赌。

  他们原本就没有胜算能扳倒宋隐,之所以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也是赌朱元璋容不得任何威胁皇权的事情发生。

  即便是有点苗头都不行。

  可是显然,齐泰和黄子澄赌错了。

  明白过来后,齐泰和黄子澄吓坏了,扑通跪下后就直磕头。

  “皇上息怒,臣没有这个意思。”

  “臣只是替大明着想而已。”

  齐泰和黄子澄心里慌做一团,他们一边磕头一边看向宋隐。

  他们不敢奢望宋隐会替他们美言几句,就怕宋隐此时再跳出来兴风作浪的话,他们就死定了。

  此时,无论是齐泰还是黄子澄,肠子都快悔青了。

  此刻,他们才觉得自己简直是脑子进水,怎么白痴到为了打压宋隐,从而来掺和朱元璋决定的事情?

  朱元璋有多宠信宋隐,他们竟然敢去动朱元璋的人,简直是自找麻烦。

  只是可惜,此时的危机感,也仅是这一刻他们才察觉得出来。

  如果时光倒流,他们仍然会这么做。

  只要宋隐一天手握重权,一天威胁到皇权。

  他们对宋隐的打压就不会停止。

  他们担心宋隐会落井下石,殊不知宋隐根本懒得理他们。

  这件事情,有朱元璋在,根本就用不着宋隐自己出手。

  齐泰和黄子澄想通过这件事情扳倒自己,简直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朱元璋只是年迈,而不是昏庸无道,甚至依然精明。

  齐泰和黄子澄说的那些话,别说是朱元璋,就连朝臣都看得出来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

  他们针对宋隐,想要对付宋隐的心思,就像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