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难过的一年

  救济粮到底是没有古月村的什么事。

  包括长山公社乃至县城,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踪。

  等古月村的大家伙儿陆陆续续得知其他村的情况以后,也彻底不报希望了。

  等不到救济粮,村民们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好在之前送位面够魄力,提前去南方买了粮,虽说不能让大家伙儿填饱肚子,但也能给村里人有个保证。

  与此同时,秋收过后,村民们不约而同的上了山。

  山上但凡能填饱肚子的东西,有见过不放过,现在多准备一些,将来就少挨些饿。

  就在这时候,军区那边来征调壮劳力修建家属院了。

  家属院本来是该在春耕过后修建的,但今年情况不太好,就往后顺延了。

  现下秋收结束,田里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冯团长一合计,就找了公社书记。

  公社的每个村里都抽调了十个人,包三餐,每天还有一毛钱的工钱。

  给军人干活,老百姓们就没有不愿意的,更别说在灾年包一日三餐了,这是个足够吸引人的条件。

  本来冯团长是打算在就近的村子里抽取劳力的,可今年是灾年,就不好明目张胆的偏心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跟唐启荣商量过后,定下了这个决定。

  同时托唐启荣给唐教授带来歉意,唐半夏也能理解,她又不是不讲理的人。

  宋为民得知以后,也没有什么怨言。

  把事情说了一下,要村民们投票,投出最困难的十户人家,名额就归了他们。

  人人都有私心,因此票投的零散,不过宋为民早就考虑到现在的场景,要求以家为单位进行投票。

  可不是说谁家人多谁家就能夺下这一个名额的。

  当看到名额有一个落到胡花生家的时候,宋为民又加了一条:“名额不可转让,若不想去交还给村里,重新分配就是了。”

  这个要求一出,胡花生的爹娘蔫吧了。

  温沐白是代表唐半夏来的,三嫂家多出来的票,是他拉来的,为的就是让三嫂日子好过一些。

  他们家不缺吃食,胡七信也不去,他媳妇儿怀孕了,孙嫂男人倒是也报名了,不过他在村里人缘不错,名额自然有他一个。

  温沐白和胡七信就把票投给了胡花生家里。

  十个名额票选出来以后,第三天,他们就去了军区圈出来的家属院范围。

  古月村这边呢,没被选上的人依旧上山寻摸吃食。

  而就在这时候,唐半夏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包裹。

  有唐家的亲朋好友们,还有唐半夏曾经救治过的病人,包括姜城的阿蒙,也寄来了东西。

  这些人寄来的,无一例外都是能填饱肚子的。

  看来是听说了这边遭灾的消息。

  还有沪市那边,向晴直接寄来好大一个包裹,里面大多是细粮,并且还附带一封信,告诉他们,另有一些粮食,随着火车而来,让温沐白到时候去取。

  该说不说,亲朋好友多了,就是好办事。

  就这一个月以来,唐半夏和温沐白收到的粮食,零零散散都有一千斤了,再加上候行云也给了一些,加起来就两千斤,足够他们这么些人吃上半年了。

  不过家里人谁也没有声张,就连去火车站运粮食,温沐白也是天黑以后才回来。

  小心总无大错。

  虽说村民们都挺淳朴的,但饿急了眼的人,谁又能保证些什么呢。

  同时,苏楠唐闽珣和温沐白也天天上山,只是他们大多都是捡柴火罢了。

  随着天气逐渐凉了下来。

  附近的山上能吃的也被大家伙搜刮了个干净,大家开始了猫冬的日子。

  以往的冬天,大家都是吃两顿,节省粮食。

  今年更困难一些,就吃一顿,还是稀得,只保证不被饿死就可以了。

  之前的时候,再冷也有人出来遛弯,现在也没了。wap.biqupai.com

  还有猪圈里养的猪,也早早的杀了,该交的往上交,剩余的都给大家伙儿分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唐半夏一家人也低调起来。

  很少出去串门了,没办法,大家都饿的面黄肌瘦的,偏偏你家吃的肥白大胖的,一看就不缺粮食好嘛。

  要说为了不被人怀疑而故意饿肚子,这种事唐半夏是做不出来的,也不允许家里人做。

  顶多改成八分饱而已。

  是要警惕,但不能警惕的过了头。

  古月村,像是瞬间安静下来。

  若不是家家户户还冒出袅袅炊烟,说是一座空村也不为过。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