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车票以后,唐半夏和温沐白就准备启程了。

  “小白,你不用跟候行云说一声吗?”这都要走了。

  温沐白拎着行李箱:“不用,早就跟狗子打过招呼了。”

  考完试他就打过招呼了,顺带把自己的两个小弟托付给他照顾着点。

  “媳妇,咱们走吧?”

  他们要先去县城,在大姐家住一晚上,赶明天一早的火车。

  唐半夏最后看了一眼住了九年的房子,转过身,牵着唐团团:“走吧。”

  谁知,没走两步,看到了一大串的人。

  “唐知青。”

  “小唐。”

  是孙嫂他们,还有宋家人,胡大山一家,等等唐半夏和温沐白关系好的人,都来了。

  胡大山拎了一个布袋:“带着,路上吃。”布袋里十张白面饼子,和十个煮熟的鸡蛋。

  他是真心喜欢唐知青的。

  自从下乡以来,唐知青除了先时糊涂过,和温知青结了婚以后,完全像是变了个人一般,对古月村多有帮助,甚至助他青云直上。

  唐半夏也没矫情:“大山叔,那我就不客气了,胡婶儿烙的饼最好吃了。”

  胡大山也笑着:“想吃你再回来,我叫你婶子给你烙。”

  “好。”

  时间紧迫,说了几句,胡大山就让开了地方。

  宋老太牵着宋渔走上来:“唐知青,往后咱们京市再见。”她对鲤儿有信心,她一定能考上京市大学的。

  唐半夏摸摸宋渔的小脸蛋,笑着:“我在京市等你。”

  宋渔红了眼眶:“唐姐姐不要忘了。”

  “哪里能呢,等姐姐安顿下来,就给你写信。”

  宋渔眼泪汪汪:“好。”

  之后是小白的亲姐姐胡三婶,将近十年的时光,她苍老了许多,不过看向温沐白的目光一如当年,爱护而又骄傲:“小白,你好好的,记得给姐报个平安。”

  这些年下来,她跟婆家日日闹腾,时时干仗,闹的娘家都烦了,只有小白,每次都在,给她撑腰。

  温沐白露出个真心的笑容:“姐,你放心,半夏不会亏待了我的。”

  “好。”

  孙文明和胡七信也各自有话要说。

  临到分别的时候,才发现,要说的太多太多,时间又太少太少。

  唐半夏那边,孙嫂都掉上眼泪了,搞得唐半夏哭笑不得:“又不是见不着了,等我安顿下来,给你们写信。”

  别看孙嫂这么大的体格子,其实心里多愁善感着呢。

  孙嫂哽咽着:“说好了的,你别成了大学生就不认我们这些穷姐妹了。”

  唐半夏嗔她一眼:“我是那样的人吗?”

  孙嫂连连摆手,想解释。

  唐半夏上前两步,压低声音道:“到时候,还得你给我分享八卦呢。”

  孙嫂回了个了然的眼神。

  唐半夏拍拍她的肩膀,随后转过身:“走了,大家伙儿别送了,咱们有缘再见。”

  唐半夏挥了挥手,带着男人儿子还有两个表弟,越走越远,直到走出了众人的视线。

  县城里。

  唐辛夷和莫岭今天难得的歇息了半天,在家等着小妹一家人。

  “崽崽。”

  “姐。”

  互相打过招呼后,众人进屋,围着炉子煮奶茶,烤板栗。

  唐三婶拘着几个孩子,让他们进屋去玩,留下唐半夏温沐白,还有唐辛夷莫岭和安彦成两人在外面,聊正事。

  “姐,我要走了,你和姐夫打算怎么办?”

  说句脸大的话,当初大姐和姐夫调过来,完全是为了保护她,现在她要回京市了,大姐和姐夫怎么办呢?

  唐辛夷和莫岭对视一眼:“我们留下。”

  唐辛夷解释:“到了京市,有爷爷在,比我周全,我和你姐夫在县城经营这么久,现在放弃太不甘心了。”

  唐半夏也理解,只是有一点她比较担心:“姐,你还打算在革委会待着?不挪挪窝?”

  十年结束,那十年期间耀武扬威的革委会,免不了被清算。

  “你啊,还担心上我了,放心吧,我早有打算。”唐辛夷成竹在胸的样子。新笔趣阁

  她自从上任以来,从来不曾迫害过谁,也约束手底下的人不要闹事,甚至结下了不少善缘。

  见妹妹疑惑,唐辛夷弹了弹她的额头:“我还差个机会。”

  革委会现在势弱,她想往上走,没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容易被人诟病,所以她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就别操心我了,你呢,回到京市以后有什么打算?”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