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古月村后续

  信件厚厚的一沓,不是一个人写的。

  跟唐半夏关系好的人都写信过来了。

  首先是孙嫂的。

  孙嫂的信是最厚的,她一直记得分享八卦的承诺,因此这封信里,除了简单的问候,全是八卦,还都是古月村的八卦。

  她不识字,信是由她大儿子代笔的。

  信里面,写了自她走后,古月村发生的事情。

  首先就是王思韵和王海军也考上了大学。

  王思韵考上大学是因为她学唐半夏,早早的看起了书,王海军同样如此,因此两人全都考上了大学。

  不同于唐半夏的是,两人都拖家带口的。

  王思韵和胡七信倒是好说。

  虽然村里传出了风言风语,认为王思韵考上大学就看不上胡七信了。

  但出人意料的,王思韵不但没有抛夫弃女,反而连带着胡七信也一块带到城里去了。

  信里孙嫂还感慨呢,说是王知青看着不声不响的,家里也是个有本事的,竟然能能有能力给胡七信这个女婿也找个工作。

  说那胡七信哥嫂们,悔的肠子都青了,但胡七信伤透了心,放出话来,老爹他会出养老钱,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孙嫂给她写信的时候,胡七信夫妻俩已经走了,户口都迁走了。

  再就是王海军了。

  曲知青之前闹了那么一通,不说有用没用的,反正是给胡大山一家提了个醒。

  虽说对胡春花这个闺女失望了,但也不能凭白饶了王海军去。

  胡大山在古月村说话还是管用的,硬是逼着王海军带胡春花娘俩回了城,还逼着他跟左邻右舍介绍了胡春花娘俩的身份,还记下了王海军大学的地址。

  把王海军各方面的后路堵的死死的。

  孙嫂言,姜还是老的辣,胡春花有这样的爹娘,上辈子不知道积了多少德,行了多少善,才修来的。

  再有村里落榜的一些人家。

  崔颖是打算再战的,已经不上工了,出来租了个房子专心学习。

  还有杨智博,他同样也落榜了,他不相信,还去教育局闹了一通,被哄了出来,取消了考试资格,自那以后,他看人都是阴恻恻的,好不吓人。

  剩下的其他的知青们,大多都选择了重新考试。

  倒是村里的青年,考的大差不差的继续考了,差很多的就放弃了。

  孙嫂的信里,内容很多,絮絮叨叨的就好像唐半夏还在她面前是的。

  唐半夏嘴角轻轻上扬,拿出笔来,给孙嫂写了回信,每一个八卦,都附上了她的见解,还写了一些自己的近况,关切了一番她家里人。

  然后她又抽出了胡大嫂子的信。

  胡大嫂子的信就薄了许多,不过她的信里有胡春花事情的详细版本。

  总而言之就是王海军确实哄着胡春花去领证来着,被胡大山及时发现,并且果断堵了王海军的后路,让王海军带着胡春花娘俩去上大学了。

  至于胡春花的工作,被让给了她,但是也有条件的,胡春花前夫那边,每个月一半的工资不能少,剩下的一半还要给胡春花寄过去,也就是说她只能得四分之一。

  但就算是这样,胡大嫂子也很开心了。

  有份稳定的工作,他们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再加上有蔬菜大棚,胡家国干不了重活,去蔬菜大棚里面收拾收拾菜是可以的,反正是坐着板凳。

  在一个就是她家羊蛋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省内的大学,但是学校里给补贴,不用父母出钱,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看完了胡大嫂子的信,唐半夏感触良多,委实没有想到,她才离开不到一个月,村里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

  果然吃瓜还得看村里。

  胡大嫂子之后是王思韵的信,就一页,写了自己考上大学了,是广州那边的,带着男人孩子搬去广州了,并且留下了地址,方便随时联系。

  再之后是宋老太的信,说宋洋宋海就要来京市了,给她带了些特产,信里也写了让她有什么事照看着两个孩子一些,万分感激。

  最后是江家老夫妻俩,说他们已经平反回城了,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地址,说余思锐是打定主意跟她考一样的大学的,诸如此类的。

  唐半夏一一看过以后,还剩下三封信,是胡七信孙文明还有三嫂的,那都是给温沐白的。

  她就没拆开,等小白回来让她自己看吧。

  她把回的信放到一边,去厨房里炖了个滋补的汤,然后端着去找了老太太,把江家的事情跟老太太说了一下。

  唐老太太听完以后高兴坏了:“好好好,小师兄后继有人了。”M.biQUpai.coM

  她拉着唐半夏的手,语气怅惘:“奶奶这一辈子啊-->>